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
首      页 会议日程 会议介绍 会议简报 会议动态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简报
 
 
第1期 曾培炎提出运用“二轨”机制推动国际气候谈判

【摘要】曾培炎认为,在国际气候合作问题上除了官方的谈判之外,还可以铺设一条民间沟通渠道,以化解国际间的分歧。运用“二轨”沟通机制,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和国际气候合作贡献思想与智慧。为促使国际社会在年底的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上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他提出五点建议:促进技术开发和转让;创新资金运行机制;加强减缓与适应能力建设;扩大社会参与;推进绿色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5月7日晚,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主办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主题晚餐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提出,在国际气候合作问题上除了官方的谈判之外,还可以铺设一条民间沟通渠道,运用“二轨”机制推动国际气候谈判进程。

曾培炎指出,本次国际会议是发展中国家民间智库,第一次主动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的努力,也是在各国政府间沟通之外开辟的第二渠道。希望以这次会议为起点,今后能有更多民间机构延续这种“二轨”沟通机制,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和国际气候合作贡献思想与智慧。

曾培炎对今后的国际气候合作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第一,促进技术开发和转让。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孕育着新的突破,但全球共享应对气候变化技术迄今为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发达国家政府应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鼓励本国企业以优惠和减让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实现技术开发者、持有者、使用者的共赢。通过政府参与、市场运作,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先进的气候友好技术。

第二,创新资金运行机制。《哥本哈根协议》提出的资金问题仍悬而未决,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公约》义务,加大筹资力度,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和可预见的资金。同时建立相应机制,保障这些资金的公平合理使用。应继续探索市场融资的办法,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碳市场的作用,将私营部门和碳市场资金作为发达国家缔约方资金的有益补充。《京都议定书》下的三个灵活机制,在第一承诺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社会应该继续发挥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内的互利共赢的市场机制,以调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方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适应与减缓能力建设。目前,国际社会对适应气候变化问题重视不够,应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困难处境,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诉求,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提高其内在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发达国家应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降低气候变化危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发展中国家要在发达国家支持下,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

第四,扩大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企业、公众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和共同行动。企业应首先转变传统生产和设计理念,积极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开发绿色技术,推广绿色产品。要吸引广大公众参与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通过宣传教育,建立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理念。各类民间组织、教育机构、公共媒体也应在参与政策制定、影响企业行为、教育广大公众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五,推进绿色复苏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是比金融危机更为旷日持久的全球性危机。各国可以抓住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的契机,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产业来促进现实的经济恢复,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应借鉴此次缓解金融危机中国际合作的成功经验,在发展绿色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多搞合作、少设障碍,用对话代替对抗,坚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赢的减排交易机制,避免设置如碳关税之类的气候壁垒,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道路。

 

信息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